如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提出这30条举措
2021-11-02 12:28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举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简称“生活性服务业30条”。意见提出了9个方面、30项具体举措,以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要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包括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

《意见》从场地设施、品牌建设、人力资源、数字化赋能、市场培育、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补短板举措,并指出,要加强财税和投资支持,强化政府投入保障,各地安排的相关资金要优先用于支持普惠性服务,落实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 欧晓理:我们将实施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推动一批城市制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省级建设培育一批领跑型企业,将树标准、育品牌、强人才、提质量落到实处,鼓励市县建设一批普惠性生活服务网点,让惠民政策直达城乡基层社区。

生活性服务业都包括什么?

近年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那么生活性服务业具体都包括什么呢?了解一下↓↓↓

生活性服务业是指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包括十二大领域: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体育服务,文化服务,居民零售和互联网销售服务,居民出行服务,住宿餐饮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居民住房服务,以及其他生活性服务等。

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

可以看出,生活性服务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次出台的“生活性服务业30条”就是针对目前存在的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质量标准不高等问题,聚焦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其中,就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普惠、便利、丰富、优质的生活服务。

“生活性服务业30条”提出,要推动公共服务机构、便民服务设施、商业服务网点辐射所有城乡社区,推进社区物业延伸发展基础性、嵌入式服务;推动大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5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支持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推动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探索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 欧晓理:“生活性服务业30条”的一个政策重心,就是要大力发展普惠性生活服务,努力让生活服务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促进群众身边和家门口的社区服务更加亲民、便民、利民、惠民。

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

场地设施短缺是各类市场主体普遍反映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针对服务场地设施“租不到”“租不起”等难题,“生活性服务业30条”提出要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

“生活性服务业30条”提出,要推动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达标,统筹设置幼儿园、托育点、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中心、微型消防站、体育健身设施、家政服务点、维修点、便利店、菜店、食堂以及公共阅读和双创空间等,并开展社区基础服务设施面积条件达标监测评价。

要完善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开展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要强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保障,各地补建社区“一老一小”、公共卫生、全民健身等服务设施,可依法依规适当放宽用地和容积率限制;推广政府无偿或低价提供场地设施、市场主体微利运营模式,降低普惠性生活服务的成本。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

近年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速,服务消费已成为推动居民消费持续升级的重要力量。“生活性服务业30条”提出,要因地制宜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布局,有效扩大内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

“生活性服务业30条”提出,要推动东部地区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新兴产业集群,率先实现品质化多样化升级。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补齐生活服务短板,健全城乡服务对接机制,推进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服务。支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等服务,培育乡村文化产业,提升吸纳脱贫人口特别是易地搬迁群众就业能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